“拖欠半年的工资终于有了明确的态度,我心里的石头也放下了一大截,感谢法官为我们农民工排忧解难……”近日,两当法院站儿巷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群体性农民工劳务纠纷的案件,司法为民的暖心举措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和称赞。

2024年,冶某带领14名工人在程某承包的舟曲县某工地务工。工程结束后,程某的代理人高某向冶某出具书面承诺书,约定于同年11月15日前支付劳务工资。约定到期后,程某并未按期履约,冶某多次催讨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工资、催款费用及代书费。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立即对案件展开了深入的审查,考虑到案件系群体性农民工讨薪纠纷,并且原被告均在外地,为减轻双方诉累,尽快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官着手开展调解工作。承办法官先后与双方当事人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调解,一方面晓之以理,促使双方换位思考;另一方面则简明扼要地阐释了相关法律规定,讲明了利害关系。当事双方在法官多层面、多方位的辨法析理、耐心劝导下,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程某将在近期履行协议内容,该起劳务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小”案件关乎“大”民生。工资报酬是广大农民工最直接、最核心的权益,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一直以来,两当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农民工权益保障,对涉农民工劳务纠纷等民生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坚持快立快审,加大调解力度,力争“办一件、结一件、到位一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妥善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为民的力度和温度。
原标题:《“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 | 站儿巷法庭:依法化解“烦薪事”让农民工安心务工不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