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长合招聘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场指南 > 简历指导 > 扫个二维码,就能在新余找个好工作!
扫个二维码,就能在新余找个好工作!
作者: 时间:2025/7/3 阅读:8次

“扫个二维码就能找到月薪8000元的焊工岗,比在外面打工还划算!”在渝水区珠珊镇龙虾文化节上,刚从外地返乡的“95后”胡小海举着手机展示“新余市就业之家”小程序里的岗位信息,油亮的龙虾汤汁还沾在嘴角。这样充满生活质感的就业场景,如今在我市已成常态。

今年以来,市就业之家通过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服务提质,构建“政策+场景+服务”全链条就业生态,让1000余名返乡农民工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数字化直播招聘

让就业服务全天候在线

“请大家看镜头,这个岗位不仅包吃住,还有季度奖金……”在渝水区民营企业服务月夜市招聘会上,就业之家工作人员化身主播,手持补光灯穿梭在江西沃格光电等展位间。这场持续3小时的直播共吸引9800余人围观,267名求职者通过屏幕下方的小程序一键投递简历。

打开“新余就业之家”微信小程序,每天更新6家以上企业发布招聘公告,点击即可查看企业简介、岗位需求及用工人数。小程序下方的二维码可跳转至“江西就业之家”平台,涵盖“找工作”“提技能”“助创业”等六大模块。“系统会记录求职者的浏览轨迹,根据所在地就近推荐岗位。”市就业之家信息员王佳演示道,“比如在康盛社区登记的用户,会优先看到3公里内的岗位推送。”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超5万人,95%的基层服务满意度背后,是全市就业之家工作人员每天跟踪的数千条用工数据。

在高新区城东片区,就业之家专员廖小婷的工作手机里存着189份返乡农民工档案。“周大叔想找离家3公里内的保安工作,刘姐擅长家政服务……” 通过“电话+微信+上门” 三走访机制,该片区开发出432个灵活就业岗位。52岁的脱贫户陈女士经推荐成为小区便利店收银员,“走路5分钟到岗,还能接孙子放学,比在工地搬砖强多了!” 她胸前的工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文旅融合招聘

在烟火中觅得工作机会

“加油!加油!”在分宜县龙舟赛现场,呐喊声与招聘广播声交织。求职者谢玉华一手举着螺蛳宴竹签,一手翻看江西梵蔻汉麻科技的简章,很快就签下劳动合同。这场嵌入节庆的招聘会,让11名求职者在龙舟鼓点中就业,其中4名农村妇女月薪超3000元。

我市创新“文旅+就业”模式,把招聘会搬进乡村烟火气中:端午节的仙女湖区萤火虫集市,包粽子裁判同时宣讲就业政策,投壶奖品换成政策红利;6月12日的渝水区绿起公园,快板《就业之家好帮手》唱道“手机一点岗位来”,台下50岁的何勇刚因此找到蜜桔种植零工岗,“以前不敢想还能在家门口挣钱!”何勇刚说。

更妙的是“就业大篷车”的创意:珠珊镇龙虾文化节上,100面蓝旗插满街道,扫码可见“月薪8000元+包住宿” 的焊工岗;罗坊镇田野派对中,就业之家专员穿印有二维码的雨衣发放手册,内夹企业招聘宣传折页。“下一步要开进荷花艺术节、蜜桔采摘节,用方言山歌讲政策,比发传单管用多了。” 渝水区人社局负责人说。

“一人一档”精准帮扶

筑牢就业服务根基

“我想当主播,但啥都不会……”前不久的一次夜市招聘会上,大四学生罗佳希对着岗位牌犯愁。就业之家工作人员立即带她找到现场设点的微联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当场报名了网络主播培训。“等我上岗拥有一定的粉丝后,我就直播家乡特产新余蜜桔。” 罗佳希憧憬着未来。

这样的“培训-就业”闭环,在我市各县区有不同的实践路径。分宜县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县本级就业之家,配套出台市场化运营考核细则,从服务频次、岗位匹配率等维度强化考核;仙女湖区打造观巢镇本级、两业园区、河下镇垱头村3个精品就业之家,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承担直播带岗筹备等工作;河下镇垱头村就业之家设在村委,村民喝着茶就能登记求职信息;高新区则把就业服务嵌入社区网格,廖小婷的笔记本里记着:7月要给王大哥找叉车培训,8月帮刘姐申请社保补贴……

针对大龄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我市建立了“一人一档”动态台账。马洪办事处的帮扶档案里,56岁的脱贫户邓大叔被标记为“适合农业零工”,工作人员不仅帮他对接了鹌鹑养殖场,还协调农技站免费培训。如今邓大叔每天工作4小时,年收入增加1.2万元,“既能照顾卧床老伴,又能挣钱,这日子有盼头!”数据显示,通过分龄帮扶,该片区50岁以上群体就业率达95%,带动蜜桔种植等产业年产值增长12%。

截至目前,全市190场招聘会已促成9900人次达成意向,其中农民工3000余人,这张由数字技术、烟火场景和精准服务编织的就业网,仍在城乡间持续延展。

原标题:《扫个二维码,就能在新余找个好工作!》


来源:澎湃新闻
热门推荐